7月6日,物电学院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路丙辉到涡阳辉山革命纪念园和乡村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黄友生、物理学专业负责人吕建平、暑期社会实践思政指导教师张涛、物电学院团委书记刘冠琪陪同看望慰问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涡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邓晓雷、公吉寺镇党委书记杜家德、程大村第一书记许宝喜等热情接待了路丙辉一行。
慰问关怀,情系实践暖人心。盛夏七月,在高温环境下,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开展情况始终牵动着学校老师们的心。来到实践基地后,几位老师首先了解现场具体情况,先后走访了授课教室、学生宿舍、生活厨房等场所,关心团队队员们的实践、生活情况。“老师,这是我们厨房,我们每天轮流做饭,我做的是最好吃的!”老师们每到一处,队员们都纷纷展示实践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老师们耐心倾听同学们的分享,温暖的目光,真情的话语传递着老师们对同学的厚爱关怀。
交流座谈,温情寄语促成长。涡阳县领导对路丙辉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在程大村为民服务中心与实践队员共同交流座谈。会上,许宝喜简要介绍了程大村现状以及安师大学子下乡以来取得的实践成果。“在孩子们的心中挖呀挖呀挖,挖出一块肥沃的土壤,种下一棵美好的种子,将来一定会生根开花。”许宝喜运用正在流行的音乐歌词朴实而有力地表达了对支教团队的美好期盼。“本次实践活动以理论宣讲、科普支教、乡村墙绘等多元化形式展开。”实践团队队长吴方雪同学围绕团队概况、实践安排及实践收获作简要汇报。黄友生代表学院向涡阳县委县政府对于我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关心和帮助表示感谢,对实践团队成员们的付出和努力表示肯定。路丙辉在交流座谈中指出,“勤”和“俭”来自于中国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代表,他鼓励支教团队的同学要竭力寻求中华文明的根,不要拘泥于城市的高楼大厦,而是愿意回到中国最为贫瘠的乡土,在耕耘和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基层和群众中奉献热血、助力振兴、共谋发展。他强调,同学们在支教活动中需以身作则,用自己美好言行给乡村里的孩子们做出正面引导,帮助孩子们“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给孩子们带去欢声笑语的同时,也为程大村带来更多的正能量。
缅怀先烈,不忘初心铸队魂。冒着滂沱大雨,路丙辉一行及全体实践队员来到了辉山革命烈士陵园。当众人抵达陵园之后,瓢泼大雨却戛然而止,一缕阳光照射在大地上。“陵园中埋葬着的最小烈士,牺牲时年仅十六岁”“很多抱病的九旬老人,也一次次来到陵园,只为再看一眼曾经的战友”迈着一步步的台阶,在解说员的生动解说下,全体师生瞻仰陵园碑文,聆听彭雪枫将军和十一旅战士的感人事迹,共同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不少学生眼中饱含了泪水,深刻感受到当下生活的来之不易。
共话心得,学思践悟明真知。参观结束后,在纪念碑前,路丙辉和队员共话心得体会。“在东北艰难的抗争环境下,他拼搏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谈及杨靖宇烈士时,路丙辉嗓音暗哑,泪水在眼眶中积蓄,大家也纷纷对这位英雄肃然起敬。他告诫大家,暑期实践机会难得,不仅要注重书本上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实践劳动中的学习。“你们要不忘实践初心,立足专业所长,扎根乡村一线,将暑期社会实践做得更好,把安徽师范大学“行走的思政课堂”这块牌子擦的更亮。”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以饱满的热情践行此次实践活动的初心和目的,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去,通过理论宣讲传播红色文化,爱心支教普及科学知识,文艺汇演传递青春能量,真正在农村这个大舞台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大学生志愿者的精神风貌,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青春力量。